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发《家用电器的人机交互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与《智能家用电器应用场景第1部分:通用要求》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而泰”)作为核心起草单位,深度参与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从技术框架设计到验证落地全程贡献力量。这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智能控制与场景化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实力,更为推动家电产业从“单品智能”迈向“场景智能”提供了关键支撑。

共筑国标,奠定行业发展基石
1. 绘制“场景蓝图”,让智能家居体验可度量、可分级
《智能家用电器应用场景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首次为碎片化的智能家居体验建立了统一的“场景蓝图”。该标准系统性地定义了从智慧客厅到全屋管理等各类场景的架构与要素,其核心创新在于创建了一套从“单机联动”到“系统智能”的量化评价体系。通过“智能效用得分”与“智能化程度系数”的综合计算,将抽象的场景体验转化为可测量、可分级的客观智能等级。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和而泰将自身在智能控制器、物联网平台及跨设备协同算法领域的系统级技术能力注入标准,助力行业从单点智能迈向全域智能。这一贡献彰显了公司从核心部件提供商到智能生态构建者的战略升维。
2. 建立交互“标尺”,让用户体验可量化、可提升
《家用电器的人机交互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首次为智能家电的交互体验建立了统一的“标尺”。该标准不仅明确定义了人机交互的术语与基础要求,更构建了一套以“自然性、有效性、效率、满意度”为四大支柱的科学评价体系,将以往难以量化的用户体验转化为可测量、可分级的客观指标。和而泰凭借在智能控制器、多模态交互算法及物联网平台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为标准注入了大量实践经验和用户反馈,确保标准条款能够切实指导企业设计出更直观、高效、安全的产品交互体验,实现了从技术实践者向行业规则制定者的跨越。
标准先行,促进协同与体验升级
通过参与两项标准制定,和而泰将行业常见的兼容性成本高、交互设计重复投入等痛点,转化为可验证的技术规范。标准实施后,整机厂商在跨品类设备联动开发中的调试周期预计可缩短20%以上,交互逻辑一致性显著提升,有效降低生态协作的重复开发成本。 在标准编制与验证阶段,和而泰注重工程可实现性,将规范要求拆解为具体工程指标与验证路径。例如,在智慧厨房场景中,依托标准中对设备联动机制的定义,实现了从冰箱食材管理到灶具火力调节的无缝协同,用户体验一致性大幅提升。这一落地导向,既提升了用户体验感,也助力整机企业在规范框架下实现产品创新。
技术平台赋能,将标准规范转化为工程能力

和而泰的四大技术平台与两项国家标准高度契合,具备将规范快速转化为产品创新与落地应用的能力。
1. HMI解决方案平台作为“智能设备的数字皮肤”,构建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交互能力,在标准指导下,平台已将交互自然性、响应效率等指标融入设计流程,帮助客户将产品交互开发周期缩短30%,并已在智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中实现语音+触控+视觉的多模态交互落地。
2. 机械传动技术平台定位为“运动小脑”,融合高精度传动、电机驱动与智能控制算法,广泛应用于洗干衣机、工业无人机、机器人关节及高端家电产品,实现精密运动控制,在洗衣机和烘干机的协调工作中,依据场景标准实现转速、转向的精准匹配,使联合运行噪音和能耗水平大幅度降低。
3. 制冷制热技术平台作为“热管理专家”,在标准框架下进一步优化能效控制算法,助力家电产品在实现快速冷热调节的同时,达到国家新能效标准的一级要求,为企业提供高性能、绿色节能的控制器解决方案。
4. AI算法平台被誉为“智慧大脑”,采用端云协同架构,将标准中关于场景联动与智能决策的要求转化为可部署的轻量化AI模型。已赋能多个智能家电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升级,如在智慧卧室场景中,基于用户习惯自动调节空调、灯光等。
四大技术平台共同构建了从交互能力、电驱与热控,到算法中台与场景应用的闭环能力,推动智能控制从“单品智能”向“场景联动”和“生态融合”演进。
持续赋能产业,从标准制定者到生态共建者
随着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中国智能家电产业正式进入标准化、场景化发展的新阶段。和而泰的角色从昔日的核心参与者,成长为行业标准的定义者与未来趋势的引领者,持续通过技术平台输出标准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快速响应标准要求,实现产品升级。未来,和而泰将继续坚持“先导引领、核心可控、平台沉淀、规模转化、质量与安全并重”的技术方针,以国家标准为指导,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并超越标准要求的智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将持续与产业链伙伴深化协作,共同推进智能家电从“单点智能”向“场景智能”与“主动智能”升级,为全球用户创造更智慧、更美好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