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碱荒漠到稻米飘香,科技赋能让国人吃上香甜好米饭

     2025-10-30   艾肯家电网

在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的鱼河镇,昔日泛着白碱、踩上去咯吱作响的荒滩,如今已被连片稻浪覆盖,亩产水稻突破500公斤,这一生动的转变,正是我国盐碱地治理成效的缩影。

近年来,国家层面积极推动我国盐碱地治理,提质增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供给。2025年中央一文件强调,稳步推进盐碱地治理改造,确保粮食稳产稳丰,既要吃饱,也要吃好。这一国家战略,促使中国不断科技创新,大力提升粮食产量和米饭口感,推动米食品质高质量发展。

盐碱地攻坚突破,从“不毛地”蜕变成丰饶“粮仓”

盐碱地治理,不仅是国家扩大耕种面积的重要战略,更关乎着民生温饱。据了解,我国盐碱地达15亿亩,其中具备开发利用潜力的约为5亿亩。长期以来,由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农作物难生长,被视为制约粮食增产难啃的“硬骨头”。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在科研人员、农业劳动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构建起“水利+化学+生物等综合性治理改良技术体系,让盐碱地逐渐从“农业荒漠”变成“丰饶粮仓”。

从环渤海的海水稻试验田到西北的盐碱地改良区,治理后的土地不断刷新产量纪录。科技赋能下,也让越来越多的盐碱地重焕生机,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科技创新,让国人吃上香甜好米饭

盐碱地治理,是为了增加粮食储备,让国民能吃得饱,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而美的电饭煲的科技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米饭口感的高品质追求,让老百姓吃得好。

然而,我国不同地域水土条件不同,米种多样,人们对米饭的口感需求不一,为了煮出更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香甜好米饭,美的研发团队,历经15年研究,横跨超15000公里,实地采集了1000多种大米,对每种大米进行1000次以上的烹饪研究,绘制出行业首张“中国大米地图”,并建立“一米一曲线”更适合中国大米的烹饪系统,让国民都能煮出香甜好米饭。以美的花瓣Pro电饭煲为例,凭借花瓣2.0 IH加热技术、负离子鲜氧风环、纯钛0涂层等科技创新,实现360°全包裹加热和微气泡持续沸腾,激发天然米香,让米饭晶莹软糯、蓬松饱满,不仅适配盐碱地大米,更覆盖全国不同产地的米种,让中国人都能吃上更香甜的米饭,彰显 “中国智造” 的民生温度。​

从盐碱地荒漠攻坚改良变丰饶稻田,到美的电饭煲技术突破,实现不同米种,也能煮出香甜好米饭,中国粮食领域的破局者以科技创新赋能,让国民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跃迁,不仅让 14 亿人饭碗更稳,更让 “吃得好” 成为生活日常。期待未来,中国在大米品质和米饭口感不断突破,持续续写国民米食品质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