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2025)如期举行。作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电子展,IFA吸引了两千多家品牌参展,中国企业自然也在其中占据重要席位。
今年,AI成为展会最热门的关键词。与年初的CES相比,IFA更强调消费级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与落地。从传统家电到可穿戴设备,从跨国巨头到创业公司,在这场面向欧洲市场的竞技场上,中国品牌通过品牌升级、多元矩阵和跨界探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家电巨头深耕品牌建设
回顾历届IFA,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品牌战略的变化。几年前,中国手机厂商还占据展馆的显眼位置,如今却鲜见踪影。华为、小米选择整体缺席,联想也仅低调举行闭门媒体会。对于这些已完成全球化布局、拥有成熟渠道与生态的企业而言,展会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家电巨头们依旧视IFA为“必争之地”。海尔、海信、美的、TCL等品牌深耕欧洲多年,虽然白电市场复购率低、渠道复杂,但它们已通过并购和整合形成了本地化品牌矩阵。如今,这些企业进入品牌升级新阶段,强调绿色环保、智能化与本土化,力图在存量市场中赢得更多份额。
海尔在展会上不仅带来AI驱动的产品,还宣布与利物浦、巴黎圣日耳曼合作,进一步强化全球化品牌形象。海信则通过Hisense、Gorenje、ASKO多品牌并行的方式,精准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美的把高端品牌COLMO推向欧洲市场,并带来Eureka清洁机器人,加速渗透细分赛道。
清洁电器赛道的“硬核竞争”
清洁电器企业则为展会带来多项“行业尖货”。其中,追觅科技动作最为激进,它独占7号馆,不仅展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传统家电,还首次亮相可攀爬楼梯的四足机器人和搭载机械臂的Cyber10 Ultra。同时,MOVA与NexLawn的亮相,展现出其通过多品牌覆盖不同客群的野心。
石头科技则坚持专注路线,发布割草机器人RockMow,探索新的增长曲线;科沃斯与德国博世合作研发高端清洁机器人,强调技术背书与本地合作。
互联网大厂搅动欧洲零售格局
如果说家电企业们在产品和品牌层面深耕,那么互联网巨头则直接剑指欧洲零售市场。京东和TikTok在本届IFA上的存在感极为突出。
京东副总裁李帅在演讲中多次强调“Going Global”战略。虽然收购德国家电巨头Ceconomy的交易尚未落地,但这一动作已让京东成为全场焦点。一旦并购成功,京东将在欧洲形成涵盖仓储、物流与卖场的完整零售生态,欧洲零售格局或将被彻底改写。
TikTok则凭借Shop专区的高调亮相吸引了大量KOL与品牌。随着德国、意大利、法国三大核心市场的接入,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其下一块GMV高速增长的阵地。
新兴科技力量的跨界探索
中国新兴科技企业也在IFA上展示了突破性尝试。安克带来了全球首台消费级立体材质打印机,内置AI图像生成功能,切中欧洲消费者对个性化与创造力的需求。绿联则发布了符合Qi2标准的无线快充和具备AI识别功能的私有云存储设备,拓展智能硬件边界。
无人机赛道同样热闹。大疆发布Osmo 360全景相机,但外界期待的扫地机器人新品并未出现。与此同时,影石孵化的影翎品牌携带全景摄像头无人机亮相,以差异化打法正面挑战大疆。
初创企业的表现同样亮眼。杭州品牌Ulike进入欧洲后增长迅速;LaserPecker面向中小企业推出新款激光雕刻机;极壳科技凭借轻量化外骨骼产品吸引大批观众体验。虽然规模有限,但它们在细分领域的突破与创新,展现了中国品牌强劲的生命力与潜力。
总体来看,IFA 2025不仅只是一个展示新品与技术的舞台,而更像是一场检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市场大考。AI赋能、多品牌矩阵、跨界融合与零售革新,正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核心抓手。柏林的展馆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战场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而今年的IFA,或许正是它们迈向下一个时代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