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个别企业传递的信号(美大、火星人等半年报预告)来看,厨电行业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但综合整体市场情况来看,情况较之去年同期并未进一步恶化,算是“还可以”(业内人士语)的局面。
综合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份,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接近454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接近9.5%。这其中,厨电市场整体零售额同比增幅约4%。尽管增幅不足家电大盘的一半,但总算是稳住了阵脚。
增、降都因品类多
“这得益于厨电市场宽阔的产品外延”,前述在广东中山三角镇从事厨电经营的业内人士说道。事实也正是如此。综合统计数据,作为家电行业内涵最丰富的板块,厨房场景涵盖的品类高达十几种。作为厨房场景刚需产品的烟灶热(烟机167亿元、灶具约93亿元),烟灶同比增幅约10%,电热+燃热基本去去年同期持平;品需型产品上半年增幅约4.8%,其中作为品需型厨电代表,洗碗机上半年零售额约62元,同比增长7.5%;净水器更是以110.5亿元,同比超20%的增幅令人眼前一亮;消毒柜和嵌入式微蒸烤虽未贡献品需型厨电的拉力,但各自也以3%和4.5%左右的销售额增幅未拖后腿。
值得一提的是集成灶板块,作为“介于刚需和品需之间,且功能又与多个品类重叠”的厨电品类,集成灶2025年上半年市场进一步恶化,对比去年同期降幅约30%,由此拖累整个厨电。与房地产强捆绑属性以及更新换代周期与“国补”政策错位的特性,导致目前集成灶品类仍未有明显探底的迹象。
此外,作为体量较小、品类繁杂的厨房小家电(咖啡机、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豆浆机、破壁机、搅拌机、榨汁机、电水壶、煎烤机、电蒸炖锅)等等,在去年以来关税摩擦的大起大落中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厨房小家电上半年整体零售额约310亿元,同比增长约9%。提早布局海外市场、利用贸易摩擦中的各类窗口期和缓冲地带,更体现出厨房小家电品类的灵活机动的特性。
拉平来看,刚需有韧性、品需有惊喜、各类小家电以灵活的运营手段作为补充,整个厨电板块上半年的答卷整体上“还可以”。
不仅终端价格卷整条产业链也都在卷
广东顺德地区的品牌负责人赵先生为笔者提供了一幅手绘佛山与中山各个家电终端集聚乡镇(街道)的厂房租金图。
图上数据显示,佛山地区除顺德大良厂房租金约在10元/平米之外,其余的容桂、杏坛以及中山的三角、黄圃、东凤等工业区厂房租金已经进入8元时代。个别地方如顺德杏坛和中山三角,甚至在8元以下(6-7元)。这一价格对比前五年接近腰斩。
而在厨电另一个产业集群地浙江宁杭一带,尤其是宁波慈溪,主路两旁的厂房降价出租信息也不时可以看到。
“今年先降价10个点再谈合作”,这是年初时浙江某厨电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原话。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供应商的空间挤占不仅体现在价格上,不少品牌企业利用自身的买房身份,还大大延长付款周期,上游供应商“苦不堪言”。
在厂房租赁、供应商利润空间挤占等完成之后,来到自身环节又是如何呢?这两年大家想必也看到,包括削减费用、裁员在内的各种节流措施被企业轮番使用。“而更令人遗憾的是,各种措施都到位之后,终端的价格比拼还是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前述赵先生向笔者说道。
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年油烟机3500元以上价格段销量份额同比增长约2%,燃气灶2000元以上价格段销量份额同比增长2.5%,洗碗机6000元以上旗舰机型销量份额增幅不足1%。同时300元的燃气灶、500元左右的品牌烟机成为上半年的热点。
有政策拉动、有各种节流措施,给企业创造了腾挪空间。然而,“以价换量,事倍功半”,正是上半年厨电市场的写照。
所谓“苦日子”将成常态企业应有长期打算
厨电乃至整个家电在2018年冲向高点之后到如今,存量市场的特征已经显露无疑。但到目前为止,仍无充分证明表明市场已经探底。
洗牌已成家常便饭。“厨电行业,对于具备一定规模,比如销售大盘过2亿的企业而言日子会相对难过;但对于更小规模的企业来说,转向也快,实在不行的话退场也快”,浙江嵊州某厨电品牌的前负责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告诉笔者,“至于集成灶板块的上市企业,更会因为资本市场指挥棒的作用而焦虑”。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大家都觉得这两年市场难。有国补进来还是觉得市场难。然而,今后的这种“苦日子”将会是常态。“新增市场几乎没有的情况下,依靠升级换代的机会,对每个企业来说都要十分付出才能有五六分回报”。
对厨电行业而言,刚需品类如烟灶,不同于空调等大家电,一户一套的安装特性注定其未来不会有量级上的变化。品需类的洗碗机、净水器市场规模已经过百亿,但因其分散性以及在各家厨电企业里的不同位置,注定其至少未来三年难以担当厨电板块的主力军。
“企业应有长期打算,主要是说,厨电赚快钱的窗口期已经过去”,“未来的市场,一定是真刀真枪比运营、比创新的战场”,“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我说不清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该受访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