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期承压明显,厨房小家电企业为何加速扩产、押注全球化?

  原创   2025-8-14   艾肯家电网/白微

2025年以来,中国小家电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奥维云网(AVC)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6 月,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达319亿元,同比增长9.3%,但零售量却同比下降1.2%至13652万台。这一“量减额增”的现象,清晰地揭示了行业正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以比依股份、鸿智科技、德昌股份为代表的小家电企业,纷纷借助资本运作加快产能扩张与全球化布局的步伐。比依股份6.24亿元的定增聚焦于智能厨房家电产能的提升,鸿智科技联手印尼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以拓展东南亚市场,德昌股份更是斥资15.4亿元加码汽车电机及海外小家电产能。这些战略动作不仅反映了企业对行业趋势的前瞻判断,更彰显了它们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寻求新发展机遇的决心。​

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

随着国内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出海成为小家电企业的共同选择。​

8月6日,鸿智科技(870726)公告称,拟与印尼PT.KUMALA LESTARI INDAH合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或等值印尼盾)。其中,鸿智科技出资4900万元,持股49%;Kumala出资5100万元,持股51%并实现控股。该合资公司将专注于小家电的研发、制造及出口销售业务。​

8月8日晚,德昌股份(605555)也发布公告,其沪市主板证券发行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根据计划,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4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5.4亿元,用于五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具体包括汽车转向及制动系统电机技改、泰国及越南家电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智能厨电生产等,旨在围绕主业扩大产能、优化布局、丰富产品矩阵,增强资金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募资计划中,3.43亿元将投向泰国年产500万台家电项目,1.75亿元将用于越南年产300万台小家电项目,以此构建多元化的海外生产基地。​

小家电企业加速出海主要基于三大考量:首先是为了规避贸易风险,德昌股份在公告中就明确表示,海外设厂能提升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能力;其次是开拓增量市场,东南亚地区小家电渗透率显著低于中美等成熟市场,增长空间十分广阔;此外,本土化生产既能降低物流关税成本,又能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需求,从而优化成本结构。​

智能化与产能升级同步进行​

更早之前的7月31日,比依股份(603215)发布公告称,其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本次定增拟募资总额不超过6.24亿元,将全额投入中意产业园智能厨房家电建设项目(二期)。该募投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巩固、提升并拓展公司现有的业务版图。​

值得关注的是,比依股份募投的“中意产业园智能厨房家电建设项目”与德昌股份的“智能厨电产品生产项目”,在布局上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智能化方向。比依股份6.24亿元的募资将全部用于智能厨房家电建设,显示出企业将智能化视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决心。德昌股份的年产120万台智能厨电产品生产项目投资额达2.67 亿元,在五大募投项目中占比17.3%,同样体现了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智能化转型的背后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厨电产品正从单一功能向场景化、互联化方向演进,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两家企业同时加码智能厨电,预示着这一细分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综上所述,在国内小家电市场“量减额增”的结构性变革下,行业正掀起全球化与智能化的扩张浪潮。众多企业通过资本运作,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以规避风险、开拓增量并优化成本,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化转型以迎合消费升级趋势。这些举措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更将推动整个小家电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未来智能厨电等细分市场的爆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