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对美关税上调至20%,小家电企业的“东南亚棋”怎么走?

  原创   2025-7-10   艾肯家电网/白微

近日,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出口美国商品的关税将从10%提升至20%,而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将面临40%的高额关税。这一调整虽低于此前预期的46%惩罚性税率,但仍显著削弱了越南作为“关税避风港”的优势。对于近年来纷纷在越南建厂的中国小家电企业而言,这一变化意味着成本上升和供应链策略的重新调整。

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不少小家电企业为了应对关税压力,纷纷将目光投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启了海外建厂之旅。

今年6月3日,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爱仕达(香港)有限公司,在越南设立孙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并投资建设炊具、小家电和工业机器人项目,项目总投资拟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约合2084.52万美元)。

德昌股份早在2023年8月28日就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在越南同奈省投资建设“年产300万台小家电产品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7750.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3亿元),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形成年产卷发梳100万台、吹风机100万台及加湿器100万台的生产能力。

莱克越南工厂在2019年年底投产,基本满足了莱克向美国市场出口吸尘器的需求。之后,莱克电气又追加在越南的资本,其在2021年年报中透露,旗下梵克罗越南注册资本从210万美元增加到1200万美元,投资总额从700万美元增加到4000万美元。

作为全国十大吸尘器出口企业,富佳股份2024年加大海外布局,加快越南基地本地化以应对贸易摩擦。越南工厂产量从2023年150万台翻倍至超300万台,当前产能超500万台。公司持续投资,打造本地供应链,为降本和市场反应提速做准备。

这些企业本期望借助越南的低关税优势、廉价劳动力以及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然而,美越贸易协议的达成,使得越南作为替代基地的关税优势被削弱。

面对新的贸易环境,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海外布局策略。一方面,继续深耕越南市场意味着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可能被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完全放弃越南的产业基础也非明智之举。因此,如何在越南现有投资的基础上优化供应链、调整产品定价策略,或探索其他更具成本效益的生产基地,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越南的关税优势减弱,但其地理位置优越、港口设施完善,加之产业链配套逐步成熟,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随着东南亚供应链的进一步整合,该地区的长期竞争力仍值得期待。

然而,政策不确定性仍是企业需要警惕的关键因素。此次越南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可能只是美国贸易政策调整的一个阶段性结果。若未来美国继续施压,税率可能再次变动。因此,企业需采取更为灵活的运营策略,例如轻资产投资、多元化产能布局,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总体而言,越南关税上调并不意味着企业应当放弃东南亚市场,而是倒逼其从单纯的“关税套利”转向更加稳健的全球化运营模式。对于小家电企业来说,未来的竞争不仅在于成本控制,更在于供应链韧性、市场多元化以及品牌国际化能力的提升。只有顺应全球贸易趋势,优化全球布局,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