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旺季估计不会太好过啊,头部品牌压价,我们就很难。”一位空调行业中小品牌营销人员马总,近日向笔者表达了对今年空调市场的预判。
“头部品牌的子品牌有的都干到一千以下了。头部品牌、互联网品牌1.5匹变频国补后一千七左右,三四线品牌到终端跟这个价格比,一点优势都没了。”
今年以来,旺季还没开启,价格战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不断下调的市场价格,让经销商更加被动。来自湖南经销商房总也表示:“999元的神机,1200元的神机,全是神机,家电怎么混?我们现在不敢多囤货。除非旺季很热,否则就都砸手里了。”
更重要的是,与低价伴随而来的,是低配。电子电气专业毕业的四川经销商刘总表示,目前很多品牌隔音棉都使用单层,而且均使用单排铜管,从物理角度讲,蒸发面积越大,冷热转化效率越高。从经济学角度上看,铜越多价值越大,成本越高。
刘总还介绍,一些品牌外机使用了铝线电机,这样存在一个问题,在散热效果不好的情况下,会影响制冷制热效果,并且故障率也会增加。“我经营某空调品牌将近13年了。今年我已经彻底放弃了。主要问题在于减配过于严重。品牌的内卷最终导致自身的衰败。如果内卷,企业就没有利润,还伤害了经销商。”
那么,这股低价低配的风潮,从何而来呢?
首先,空调行业基本盘已经陷入存量厮杀的红海阶段。近年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又给本已白热化的价格战添了一把火。为了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行业头部品牌、主流品牌也不惜祭出价格武器,中小品牌不得不跟进。规模成本各方面优势较弱的中小品牌,只能通过减配来降低成本。而这又进一步导致恶性循环。
其次,渠道的多元化与分化态势,显著加剧了厂家在价格管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难度。特别是渠道下沉。刘总就提到,“目前许多厂家都面临此问题。渠道下沉是一把双刃剑,只要你稍有放松,价格体系就可能出现问题。如果不开展下沉工作,那么下沉市场的增量如何把握?”
另外,“对等关税大棒”,给本来火热的家电出口兜头浇了一盆冷水。马总透露,“外贸的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上次广交会接单同比去年下滑不少。”回顾过往年份,出口业务对于众多中小品牌而言,宛如一条关键的产能释放通道,助力其消化产品、维持运营。然而,时过境迁,在今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出口这一曾经被中小品牌视为“救命稻草”的途径,已然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出口市场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正逐步向国内市场传导,使得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内销市场局势进一步恶化。
“除非今夏暴热,否则我们作为中小品牌将很难熬。” 在马总看来,空调行业当前陷入的低价低配恶性循环,本质上仍是供需关系失衡的直观体现。在这一市场乱象中,首当其冲、受伤最深的无疑还是中小品牌,而他们能做的,就是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以助力终端渠道加快产品出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