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京东方在投资者关系平台透露,其与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已就显示领域知识产权争议达成和解,双方将尽快撤回美国337调查及相关诉讼。

这起始于2022年12月的OLED技术纠纷,历时近三年。期间,双方围绕多项专利侵权及商业秘密相关事宜展开多轮交叉诉讼,最终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原定作出终裁的前夕达成和解。
三年诉讼拉锯,从激战到握手
这场专利拉锯战始于2022年,当时三星在供应商名单中剔除了京东方。
一个月后,三星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投诉17家美国智能手机维修店,称其用“非法”显示面板维修三星Galaxy及苹果iPhone系列手机,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2023年10月,三星再度向ITC提起诉讼,指控京东方侵犯其OLED商业秘密。2025年4月,三星进一步追加专利侵权诉讼,涉及三项专利与一项商业秘密。
面对接连指控,京东方于2024年5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法院提起反诉,指控三星侵犯其专利。
ITC此前就该案作出初步裁决,认定京东方及其关联企业构成侵权,并发布了有限进口禁令。
然而就在原定终裁日前一天,ITC宣布暂停调查。市场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双方已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对抗画上句号。
技术沉淀铸就和解底气
和解背后,是京东方凭借多年持续投入所积累的技术底气与综合实力。
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构筑了坚实基础。2021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京东方研发投入总额超过600亿元。研发团队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底和2024年底研发人员分别达2.19万和2.27万人,占员工总数约四分之一。

这种投入转化为实打实的创新成果:截至2024年末,京东方累计自主专利申请已超10万件,在年度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超90%。根据美国专利服务机构IFI Claims发布2024年度美国专利授权量统计报告,京东方全球排名第12位,连续第七年跻身全球TOP20。特别是在OLED领域,2025年上半年相关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件,占新增申请总量的一半。
持续的技术突破为京东方带来了实质性的商业价值。即使在显示面板行业面临价格压力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依然稳健: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7亿元和53.23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达46.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03%。
这种技术积累与财务健康的良性循环,共同强化了京东方在行业竞争与商业谈判中的话语权和综合底气。
全球显示产业格局生变
在京东东方与三星专利诉讼期间,全球显示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面板企业产值约占全球比重达48%。
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面板显示制造中心。京东方作为中国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大应用领域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显示产业投资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MLED、硅基OLED等新兴领域成为我国显示产业投资的主要驱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投资额超过500亿元,更加聚焦于新技术创新和新应用拓展。京东方首席执行官冯强在近期的一次行业大会上表示,京东方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专心做好屏,赋能万千场景。
京东方与三星的和解,为全球显示产业通过对话化解分歧提供了积极示范。这一结果也表明,行业领先企业正以更成熟的姿态应对竞争与发展关系。
对显示行业而言,随着OLED、MLED等技术迭代加速,单一企业难以垄断所有核心专利,通过交叉许可、技术共享实现共赢,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