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飙升、巨头降价空调小品牌还能活几年?

  原创   2025-11-6   艾肯家电网/胡双

“2025年11月1日起,我司旗下所有家用、商用空调产品,所有价格平均上浮5%。”近日,某空调中小品牌发布了调价通知。

眼看临近双十一,小品牌却涨价了?看似反常的动作背后,更多是迫于成本压力的无奈。调价通知里提到,受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核心零部件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空调产品的整体制造成本显著攀升。而现有的价格体系已难以维持企业的健康运营与产品研发。

生意社数据显示,铜价从8月上旬的8万元/吨以下,涨到了11月5日的85431元/吨左右。高企的原材料成本,正通过“议价能力”这一杠杆,在产业链内进行不均衡传导。大型企业凭借其规模与份额优势,尚可消化或转嫁部分成本压力;而中小品牌则由于话语权缺失,陷入了“成本传导路径阻塞”的困境。中小企业只能在极薄的利润空间下挣扎求存。

然而,比起“不赚钱”,“卖不动”更是中小品牌的”生死劫“。

一位在家电行业打拼10年的辽宁代理商李总最近很纠结,他在考虑明年是否继续经营某小品牌的冰箱和冷柜。“那些大牌子他们不涨价,有的牌子还降价了。但是像一些小品牌,价格还超高,一点儿卖不动啊。成鸡肋了。像这样小品牌,我想着不能留着了。一点不赚钱,今年净赔钱了。”

今年以来,一二线品牌搭乘国补的东风,快速下沉乡镇市场。这对原本扎根乡镇的中小品牌造成了无法抵御的降维打击。对此,商家的感受是最明显的。

“行业一线品牌一个200多升的冷柜,现在到经销商手里才500出点头。三四线品牌到我们代理商这就比人家贵50块钱。经销商拿一线品牌冷柜的价格,几乎就是我们代理商拿小品牌的成本价了。所以我的很多客户都不卖小品牌了,我都不想压货了,直接批点品牌货得了。”

更让三四线品牌“瑟瑟发抖”的是,双十一期间,各大品牌的价格战全面爆发,竞争趋于白热化。来自安徽的乡镇经销商胡总透露:“某电商平台近日直接国补价格,现在在乡镇3千左右的空调卖不掉了,两千上下的还好卖点。没有办法,为了挣一点利润,只能走线上了。”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的一线品牌越是持续放价,三四线品牌越是“卖不动”,生存空间就越是逼仄。

价格越拼越狠的背后,是行业大盘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5年三季度单季度中国家电行业(不含3C)零售额达1,988亿元,同比下滑3.2%。2025年9月家电全品类(不含3C)零售额同比下滑19.2%。其中,空调零售额同比下滑28.1%,冰箱零售额同比下滑29.7%,洗衣机零售额同比下滑16.6%,就连蓝海细分品类干衣机,零售额也同比下滑23.6%。整体市场环境的寒意不言而喻。

“一二线品牌的价格比小品牌的都低,谁还卖小品牌啊。”面对一二线品牌挥动的“价格利刃”,以及上游原材料成本的持续枷锁,中小品牌正身陷前所未有的“双重夹击”。

当中小品牌的核心阵地被一一攻陷,我们目睹的不仅是一次市场波动,更是一场深刻的行业洗牌。这不禁让人担忧: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们的生存空间还能留存多少?(胡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