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海尔智家与阿里云宣布达成全面合作,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模型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度共建,共同探索AI驱动的产业智能化路径。此前的9月20日,美的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鸿蒙生态、工业互联网及全屋智能展开协同创新。而更早之前,TCL也携手阿里,在云端算力与智能终端互联方面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短短一个月内,头部家电企业相继与互联网科技巨头结盟,揭示出中国家电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迁移——从产品竞争走向生态竞争,从制造逻辑迈入智能系统逻辑。从单一品牌的智能互联,进化为跨平台、跨生态的智能融合,这既是竞争格局的重塑,也是中国制造体系的一次自我进化。
智联共生:从生态互联到数据协同
一直以来,家电企业布局全屋智能的核心难点集中在技术、生态、用户体验这三大维度维度,长期以来,消费者被各自割裂的APP和操作系统束缚,而科技巨头的生态平台正在成为打破壁垒的关键力量。
美的与华为的合作正是生态协同的典型。双方成立专项工作组,聚焦AIGC与全屋智能研究,联合开发“鸿蒙智选”系列产品,美的多品类家电深度接入鸿蒙生态,实现跨品牌、跨品类的流畅联动,并在星闪与开源鸿蒙标准上共建底层架构,推动全屋智能的互联互通。与此同时,海尔与阿里共建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则将协同从C端延伸至B端,通过数据打通用户需求与制造端,实现了海尔系与阿里系设备的场景化联动。
这一系列动作让智能家居从“单品智能”走向“场景智能”,为用户带来无感、流畅的智慧生活体验,也让品牌竞争从性能之争转向生态体系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合作的边界正不断延展——在AI+云与智能制造之外,海尔还与蚂蚁集团在健康与支付领域展开创新协作。双方将AI健康应用与医疗生态融合,打造“挂号问诊—诊疗—支付—健康管理”一体化方案;支付宝“碰一下”技术也嵌入海尔线下门店与车家互联场景,构建“人车家”智能生态。这些实践意味着,家电企业正在从家庭空间延展至更广泛的生活服务网络。
AI的力量更深入到制造和供应链的底层逻辑中。美的的视觉大模型结合华为昇腾AI视觉检测技术,提高了生产线质检效率和良品率;华为提供的算力支持,也加速了美云智数工业软件的研发进程。云计算与AI算法的引入,使制造体系从“机械化生产”迈向“数据驱动生产”,成为推动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点。
这种协同不仅是技术融合,更是一场关于效率、风险与全球布局的系统重构。它让中国家电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拥有更高的韧性,也让“新质生产力”在传统制造业中找到了具象落点。
合作动因:从突围“围城”到开拓“新蓝海”
家电企业频频牵手科技巨头,既是求变,也是共赢。传统家电企业在硬件制造上经验深厚,却在AI算法、云计算和系统架构上存在短板。与科技公司合作,能迅速补齐能力缺口,加快创新落地。同时,国内家电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规模驱动”模式难以为继,智能化与服务化转型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方向。
政策与消费升级同样提供了强劲推力。“以旧换新”等政策正推动家电产品向绿色、智能升级,而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全场景体验的需求愈发强烈。AI赋能与生态协作,为家电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加速了行业向“智慧生活服务商”的整体转型。
当然“共生”并不意味着无风险。跨生态的数据共享虽能带来便捷体验,却也可能引发信任危机。尤其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行业亟需建立统一、透明的数据安全标准,确保合作可持续。其次是商业模式的探索。目前智能家电的盈利仍主要依赖硬件销售,增值服务和订阅服务占比有限。未来的竞争核心,将在于谁能率先构建起以健康管理、能源优化和数据增值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实现技术与价值的双向闭环。
从“零和”到“共生”,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中国家电行业正完成一次由制造驱动向智慧驱动的深刻转型。随着AI、数字孪生与星闪通信等新技术的持续演进,家电企业将不再只是科技生态中的硬件节点,而是共同定义标准、共建模型、共创服务的重要伙伴。
新的智慧生活版图,正由这场跨界“合纵连横”悄然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