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电高管变动密集,是转型阵痛还是破局信号?

  原创   2025-11-19   艾肯家电网/白微

11月11日,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非独立董事、总裁赖育文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任何职务。

就在一天后,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公司非独立董事汤荣同样因个人原因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两家厨电企业高管的接连离任,引发了市场对厨电行业现状的关注。

高管变动,厨电行业频现人事调整

赖育文的离开颇有些令人意外。就在2025年9月,他刚高票当选为万和电气非独立董事,获得出席会议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96.08%的同意。这被视为万和电气治理结构优化的重要一步,也是首次有职业经理人进入董事会。

赖育文是厨电行业的资深经理人,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加入万和前,他在美的任职近20年,从车间技术员一步步晋升至厨房电器事业部副总经理兼厨具公司总经理等重要职位。

2022年,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决定开启职业化治理之路,引进了这位年仅45岁的职业经理人。从薪酬数据看,万和也给予了充分诚意——2023年薪酬141.2万元,2024年增至152.5万元,且赋予其336.97万股认购权。

无独有偶,火星人厨具的汤荣也是行业老将。他在厨电行业有丰富经验,曾在方太厨具任职长达十年,担任产品部部长。2021年6月,汤荣加入火星人,担任产品中心总监。

汤荣在今年10月15日才被聘任为火星人非独立董事,距离其辞职不到一个月时间。

事实上,两家企业的人事变动只是行业缩影。自2025年10月起,美的、海信、澳柯玛、华帝等家电企业陆续传出人事调整消息,而新宝、苏泊尔、小熊、九阳等头部小家电企业的“换帅潮”早在上半年就已上演。

业绩承压,行业增长乏力现发展瓶颈

高管频繁变动的背后,折射出厨电行业整体面临的沉重业绩压力。

2025 年前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集成灶“四小龙”集体遭遇业绩滑铁卢。火星人前三季度营收5.77亿元,同比下滑43.03%,归母净利润亏损2.18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546.12%;浙江美大、亿田智能、帅丰电器等同行表现同样惨淡,营收降幅均超39%,净利润降幅均超80%,其中亿田智能亏损1.11亿元。

与集成灶企业相比,传统厨电企业的业绩下滑幅度相对温和。华帝股份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58亿元,同比下滑9.13%;归属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11.9%。老板电器的营收和净利润也分别出现1.14%和3.73%的小幅下滑。

在这一片低迷中,万和电气却实现了逆势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5.24亿元,同比增长5.54%;实现归母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长5.57%,成为行业中少有的亮点。

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在采访中透露,公司近两年能够实现逆势增长,与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密切相关。2025年前三季度,万和电气出口收入增长超过26%,出口收入占比已超过40%,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

火星人汤荣的离职,或与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个人薪酬波动相关,公开数据显示,他2024年薪酬为83.96万元,较2023年减少11.76万元。 而万和电气赖育文的离职则更值得玩味。他在公司业绩表现良好、个人薪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选择离职,并放弃了可观的股权激励,这一决定难免引发市场对其与企业战略推进节奏存在分歧的猜测。

重构提速,洗牌浪潮中机遇渐显

人事震荡与业绩承压的双重叠加,推动厨电行业迈入加速洗牌期。

对于集成灶企业而言,突破创新瓶颈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从火星人等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单纯依赖渠道扩张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在产品智能化升级、场景化深度融合上寻找新的突破口,这无疑对核心管理团队的战略眼光与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万和电气这类传统厨电企业来说,职业经理人的流失可能导致战略推进的中断。赖育文带来的美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尚未完全落地,如何快速补位核心岗位、保持战略连贯性,将是对企业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验。

从行业整体格局来看,洗牌过程中正孕育着重构机遇。行业巨头通过推动管理层年轻化、技术化转型,持续抢占全屋智能的战略高地;部分具备扎实技术积累的中小企业,则可聚焦细分场景实现差异化突围。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行业调整期也是能力的试金石,那些既能深耕产品创新、又能驾驭跨界协同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企业争夺的核心资源。

厨电企业高管变动,本质上是行业深层变革的一个缩影。面对业绩压力,厨电企业正通过产品升级、渠道优化、管理层年轻化等多元举措寻求突破。

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动、海外市场稳步复苏的背景下,厨电行业能否迎来发展转机,不仅取决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核心的是企业自身的变革勇气与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