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5 日,海立集团首批三家示范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四川富生正式授牌。这标志着海立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迈入标准化、规范化、成果化新阶段,将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打造技能人才“孵化器”与技术创新“尖兵连”,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直面行业痛点,系统构建制度体系
此前,海立各子公司虽已挂牌多个技师工作室,但在实际运营中,普遍面临系统性制度设计缺失、资源整合不足、激励机制缺位等问题,导致技术攻关、人才孵化的核心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海立集团工会联合人力资源部主动出击,开展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深度调研。调研团队先后走访 7 家子公司,组织 40 余场访谈,精准捕捉基层需求与期待;同时对标合叉集团、江铃集团等行业标杆企业,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集团自身实践,精心梳理并制定《上海海立集团技师工作室管理办法 (试行)》,通过 “建标准、树标杆、强机制”,为技师工作室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提供了根本遵循。
标准引领赋能,明确建设路径与激励措施
《上海海立集团技师工作室管理办法 (试行)》创新性构建 “四项标准 + 五项任务 + 三重激励” 完整体系,为示范性工作室建设划定清晰路径。
在建设标准方面,明确工作室需同时具备“制度、计划、人员团队、场地与设施” 四大要素;在任务目标上,从技术攻关、技能升级、培训学习、技能传授、经验萃取五大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在激励机制层面,打造 “资金 + 荣誉 + 成长” 三维激励体系,充分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首批工作室脱颖而出,成果显著树标杆
《管理办法》发布后,海立各子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工会与人力资源部联合组建评审组,通过现场考察与资料评审,最终确定南昌海立“吴曰连技能大师工作室”、上海工厂“袁广俊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芜湖马瑞利“吴军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首批集团示范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家工作室在 2025 年的工作中成果亮眼:南昌海立“吴曰连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生产设备研发自制 3 套,推进公司级重点改善项目 6 项,成功带教15 名高级工、2 名技师并帮助其取得相关证书;上海工厂“袁广俊技能大师工作室” 聚焦生产效能提升与智能化改造,推动 生产线快速达成产能目标,并为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增速提供有力支撑;芜湖马瑞利 “吴军技能大师工作室” 则聚焦精益制造,围绕设备可靠性提升与成本管控发力,通过改造关键设备使故障率降低,以技术创新助力精益生产。
这些成果不仅让三家工作室成为集团内可学习、可复制的标杆,更验证了制度创新驱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的可行性。
锚定未来发展,释放技能创新价值
未来,海立集团将以首批示范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支点,通过制度化保障、团队化攻坚、项目化推进,进一步激活技师工作室的创新潜能。集团期望将这些工作室打造成为技术创优创新的 “尖兵连”、人才成长的 “孵化器”,让技能工匠大师在集团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充分彰显价值担当,为企业持续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长远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