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鼎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暴增288.9%,自主品牌成增长核心引擎

  原创   2025-10-30   艾肯家电网/常庸

近日,上市满5年的北鼎股份(300824)披露2025年三季报,业绩表现堪称“炸裂”: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51亿元,同比增长28.57%;归母净利润8291.58万元,同比激增113.25%,营收与净利润双双高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净利增幅更飙至288.9%,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在厨房小家电行业整体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这家以高端小家电为核心的企业,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启的“业绩暴走”模式,无疑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光鲜数据的背后,是自主品牌的强势突围还是短期红利的集中释放?全年高增长的成色,又将由第四季度如何定义?

单季净利增幅近3倍:增长加速度从何而来?​

若将北鼎股份2025年三个季度的业绩数据纵向拆解,其增长的“加速度”特征尤为明显。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71%,二季度跃升至140.86%,三季度直接冲破288.9%,形成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与之相对的是,营收增速却呈现梯度放缓态势:一季度33.41%、二季度34.67%、三季度18.98%。这种“营收增速放缓但净利增速飙升”的背离,揭示了其利润增长的核心逻辑并非单纯依赖规模扩张。​

从业务结构看,自主品牌“北鼎BUYDEEM”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关键引擎。前三季度该业务在国内市场实现43.00%的同比增幅,远超公司整体28.6%的营收增速。这一表现既受益于国内促消费政策对高端家电市场的提振,更源于公司渠道拓展的成效——线上私域流量的精细化运营与线下高端商超渠道的深度渗透,共同推动了高毛利自主品牌产品的销量提升。对比之下,受全球贸易环境影响的OEM/ODM业务仅实现7.61%的稳健增长,进一步印证了自主品牌已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压舱石”。​

此外,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也推动了利润端的超预期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48.59%,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74%,同比大幅上升5.06个百分点。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6.39%,同比提升3.54个百分点。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32.5%,增速不仅高于归母净利润,也远超营收增长,反映出公司在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成效。特别是在第三季度,营收与二季度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净利润环比增加463万元,充分体现出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提升所带来的盈利弹性。

五年周期拐点:从“稳健”到“暴走”的逻辑切换​

回顾北鼎股份2020年6月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其在2024年第四季度之前始终保持“稳健增长”的调性。2024年全年营收7.54亿元,同比增长13.3%,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2.6%,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态势。这种局面的扭转,始于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营收2.47亿元同比增长28.2%,净利3063万元同比激增61.2%,成为业绩“暴走”的起点。​

这种从“稳健”到“暴走”的切换,本质上是公司战略聚焦的结果。作为以高品质厨房小家电为核心的企业,北鼎股份此前长期面临“自主品牌与OEM/ODM业务并行”的平衡难题。OEM/ODM业务虽能贡献稳定营收,但毛利率较低且受全球贸易环境影响较大;自主品牌虽毛利率高,但前期需要大量研发与渠道投入。2024年以来,公司明显加大了对自主品牌的资源倾斜,在产品创新上推出多款契合消费升级需求的高端养生壶、烤箱等产品,在渠道上强化线上内容营销与线下体验店布局,推动自主品牌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进而带动整体盈利水平跃迁。​

从资产结构看,公司的经营质量也在同步提升。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10.2亿元较年初增长4.3%,归母净资产7.21亿元较年初增长2.3%,资产增速平稳但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70.4%至4230万元,显示出业绩增长的“含金量”较高,并非依赖应收账款的扩张。

第四季度大考:“暴走”态势能否延续?​

尽管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但北鼎股份全年能否延续“暴走”态势,关键仍取决于第四季度的表现。从行业规律来看,第四季度本就是小家电行业的传统销售旺季,特别是元旦、春节双节前夕的消费热潮,往往能对高端小家电的市场需求形成显著拉动。

然而,利好背景下的增长压力同样不容忽视,核心症结在于高基数的制约。回顾2024年第四季度,北鼎股份已实现2.47亿元营收和3063万元净利的阶段性高点,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公司单季度业绩纪录,也为2025年第四季度的增长设定了较高门槛。与此同时,当前消费市场正呈现出“理性升级”的新特征,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选择更趋谨慎,加上年末行业竞品密集推出的促销活动,北鼎股份要在高基数之上实现同比高速增长,必须在需求精准挖掘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实现有效突破。

总体来看,北鼎股份前三季度的业绩“暴走”并非偶然,而是公司战略聚焦自主品牌、提升经营效率的必然结果。但短期的高速增长能否转化为长期的可持续增长,还需观察第四季度的表现以及后续产品创新与渠道拓展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