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前三季度彩电市场高端化提速,双十一能否延续强势?

  原创   2025-10-24   艾肯家电网/白微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在消费结构升级与行业竞争重构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鲜明的分化特征与结构性变革。线上线下市场走势背离、均价持续攀升、头部品牌集中度再创新高,共同勾勒出行业转型期的清晰轮廓。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彩电市场线上与线下渠道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格局。线上市场延续“量跌价升”态势,累计销量972.03万台,同比微降1.78%,但均价同比大涨9.89%至3202元;线下市场则实现量价齐升,销量209.86万台同比增长4.11%,6931元的均价较去年同期提升3.75%,线下市场中高端主战场的地位愈发稳固。

这种分化本质是渠道价值的再定位:线上渠道虽仍是销量主力,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下降,转而关注产品性能与品牌价值,推动均价攀升;线下渠道则凭借沉浸式体验优势,成为大屏、高端智能彩电的核心展示与成交场景,75英寸以上大屏机型及搭载8K、Mini LED等高端技术的产品线下成交占比超六成,印证了线下对高端消费的拉动作用。

前三季度彩电市场均价的全面上涨,并非单纯的成本推动,更源于产品结构的主动升级。从尺寸来看,洛图科技数据显示,1-9月75英寸及以上大屏产品销量份额达37.9%,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98英寸、100英寸组成的“泛百寸”市场销量实现翻倍,份额升至2.8%,成为拉动均价上涨的重要力量。技术层面,Mini LED背光、OLED柔性显示、8K分辨率等高端技术加速渗透。

产品结构升级的同时,行业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形成“四大派系”割据的稳定格局。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小米系(小米+红米)、海信系(海信+Vidda)、TCL系(TCL+雷鸟)、创维系(创维+酷开)合计占据线上市场超80%的份额,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其中小米系以25.48%的市占率领跑,红米单品牌占比达19.59%。海信系、创维系与TCL系则凭借线下渠道优势,在高端市场形成对峙,Vidda、雷鸟与酷开等子品牌则通过高性价比策略巩固中低端市场。

作为三季度末的关键促销节点,2025年十一期间(9月22日-10月5日)彩电市场表现不及预期,零售量115万台同比2024年下降21.8%,零售额53亿元同比下降22.3%,不仅低于去年同期,较2023年也呈现销量下滑态势。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短期消费需求的疲软,更预示着传统促销模式对市场的拉动效应持续减弱,为四季度市场走势蒙上阴影。

结合2025年前三季度市场表现、行业发展环境及政策预期综合判断,今年双十一彩电市场大概率将延续调整态势,难以重现2024年的强劲拉动效应。回顾2024年双十一周期,彩电市场曾实现阶段性增长,零售量达486万台,同比增长2.1%;零售额232亿元,同比增幅更是高达25.5%。​

这一调整态势的形成,核心源于两大关键因素:其一,双十一促销模式的“增长魔力”衰减已成为行业共识,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2-2023年双十一期间成交额增长已近乎停滞,传统大促对消费需求的刺激效能持续减弱;其二,经过多轮政策刺激后,市场对补贴的敏感度显著下降,无论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还是渠道的销售策略,都逐渐摆脱了“政策依赖症”,回归市场本质需求导向。​

尽管整体市场行情承压,但消费升级趋势与细分市场需求仍将催生结构性增长机会。从产品维度来看,大屏化趋势将持续深化,75英寸以上机型尤其是85英寸、98英寸等超大尺寸产品,凭借更优的观影体验有望成为双十一期间的增长主力;同时产品结构升级将继续推动市场均价稳步上涨。其中,MiniLED、OLED机型以及高刷新率机型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持续占据市场流量核心位置,成为拉动高端市场增长的关键动力。​

2025年前三季度的市场表现,本质上是彩电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集中体现。市场均价上涨、品牌集中度提升、大屏化趋势凸显等特征清晰表明,行业竞争逻辑已从传统价格战全面转向价值战,技术创新能力与用户体验优化水平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年终压轴大促的双十一,大概率将延续这一转型主线。

对于品牌商而言,如何在高端化转型与性价比平衡之间找到精准定位、如何通过子品牌矩阵实现全市场覆盖、如何依托线下体验场景激活潜在消费需求,将成为穿越当前行业调整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